化学键

分子内原子或离子间强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1
3
化学键chemical bond)是分子内原子或离子间强相互作用力的统称,导致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子和晶体。广义地说,化学键是将原子结合成物质世界的作用力[1]
化学键的主要理论基础建立在路易斯经典价键理论以及现代分子轨道理论和价键理论之上,由量子力学对氢分子的研究发展而来[2]。化学键分为大致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三大类。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形成的化学键叫做共价键;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叫做离子键;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之间的静电吸引力组合成金属键[2][3]。化学键不同类型之间其实没有明显的区分,三大类型只是化学键的三种典型情况[4]
化学键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自从1704年牛顿(Isaac Newton)提出原子键合理论,化学键的概念随着人们对化合物结构在原子层面的了解开始萌芽[4][5];到1916年,路易斯(G.N. Lewis)提出了经典的原子之间共用电子对形成共价键的概念,科塞尔(W. Kossel)提出了离子键的概念,化学键理论进入经典价键理论阶段[4][6];近代价键理论的发展主要在1927到1972年,玻尔(Øyvind Burrau)、海特勒(W. Heitler)和伦敦(F. London)等人将化学键运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并由之后的古尔森(C.A.Goulson)和费舍(I.Fischer)等人继续发展[2][7][8]

发展历程

1704年,牛顿(Isaac Newton)提出了原子键合理论。1819年,贝泽利乌斯(Jöns Jakob Berzelius)发展了化学结合理论,强调结合原子电负性和正电性特征[5]。1852年,弗兰克兰(E. Frankland)等人提出了价键的概念,指明每个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总是和一定数量的其他元素相结合,并写出了最初的分子结构式;1874年,范特霍夫(J.H. van't Hoff)等人提出了碳原子的四个价键朝着正四面体顶点取向的光辉假设,从而建立了古典有机立体化学的公认形式。建立了古典的结构化学中的价键理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