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

黑龙江农垦区域
1
4
北大荒是指黑龙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荒芜地区,横跨东经123°40′到134°40′的11个经度、纵跨北纬44°10′到50°20′的8个纬度之间。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1]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此进行大规模土地开垦、农场经营,使得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3]
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4]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5]北大荒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它受到来自西伯利亚寒流的影响,冬季漫长而寒冷干燥,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8.6度。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6][7]北大荒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金、石油一应俱全;还有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泽区有丹顶鹤、天鹅,河湖中的鳇鱼、鲟鱼大马哈鱼白鱼,俱是水产珍品,人参、猴头、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贵山珍。[8]
2021年,地处北大荒的北大荒农垦集团粮食作物收获全面告捷,总产量达460亿斤以上,比前年增加30亿斤,实现播种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历史性突破,累计为国家生产粮食超一万亿斤。[9][10]

名称起源

北大荒一词最早是在1958年以后出现,作家范国栋创作的话剧《雁窝岛》面世,随后王震将其改为《北大荒人》在北京演出,该话剧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后面王震表示要将《北大荒人》拍成一部电影,直到1963年的春节,由王震拍摄的影片《北大荒人》在北京正式举行首映式,而后也在全国陆续公演。至此,来自黑土地上的人们有了一个风靡全国的称号——“北大荒人”,并且这个称号延续至今,后来毛泽东同志给原中南海文工团团员李艾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于是,“北大荒”在全国叫响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