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起义

爆发于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方腊起义是指北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十月由佣工出身的方腊在睦州青溪县(今浙江淳安)领导的大规模农民起义,共历时六个多月。[1]
北宋末年,朝廷政治腐败,宋徽宗赵[]即位后,面对金兵入侵,屈辱求和,为了筹集对金朝的岁贡,增加百姓赋税。宋徽宗沉湎享乐、不理政事,又大兴土木,重用蔡京朱勔等奸臣。蔡京等人把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强占民田,卖官鬻[a]爵,引起民怨沸腾。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 ,宋徽宗听信道士之言,在汴京东北建“艮岳”,在苏州设置应奉局,以“花石纲”为名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以供自己赏玩,加重百姓负担。[2]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佣工出身的青溪县方腊因不满“花石纲”的摊派,利用摩尼教信众和贫苦农民,以诛杀奸臣朱[miǎn]为名在浙江地区发动起义。起义军攻打州县,杀死官吏,又击败前来镇压起义的两浙路都监蔡遵、颜坦指挥的宋军。起义军势力大盛,很快发展到数万人,方腊指挥起义军攻占青溪县后,随即又攻占睦州、歙州,进逼杭州。宋徽宗得知消息,诏令童贯王禀领兵十五万,南下镇压方腊起义军。十二月底,方腊率起义军攻占杭州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正月,方腊指挥起义军兵分两路,进攻秀州、信州受挫,起义军被迫退守杭州。童贯指挥宋军,将东南境内的起义军各个击破。此后在宋军的围剿之下,方腊在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四月被俘,方腊起义宣告失败。起义军残部七万人转移于浙东等地,仍然坚持斗争,直到四年(公元1122年)三月被彻底镇压。[1][3][4][5]
方腊起义受限于农民起义的局限性,缺乏组织纲领,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同时由百姓组成,缺乏训练,战斗力低下,加上方腊错误估计形势,屡次分兵导致被宋军各个击破,最终导致起义走向失败。[4][5][6]方腊起义虽然失败,但是撼动了北宋王朝在东南地区的统治,对北宋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加速了北宋王朝的败亡,而且基本结束了北宋朝廷借由“花石纲”对江浙百姓的征敛和盘剥,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1][4][5]方腊起义也在施耐庵所著《水浒传》一书中有所体现,但在《水浒传》中,方腊起义最终被宋江所率领的梁山一百单八将所平定。[7]

事件背景

政治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