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神

一种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等地的民俗活动
游神又称迎神、游菩萨、营老爷、游神赛会,也称圣驾巡游。[1]是源自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民俗活动,人们一般会在元宵节等节日、神诞或祭典期间,将神明请入神轿,抬出庙宇巡视乡里,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保佑合境平安。游神过程中,也会有神偶、舞龙、舞狮、耍大旗等表演。[3][4]
游神现象在中国南方地区由来已久,版本各异,但都离不开一个“游”字,如妈祖游神、闽南六社游神、海南儋州客家人游神等。中国各地的游神活动一般都在农历新年前后举行。传统游神活动形式多样,场面热闹,具有明显的乡俗特点。[3]潮汕游神在中国游神活动中历史悠久、影响较大。明代潮州戏荔镜记》曾有描述潮州人游神赛会的情景。至清代,“迎神赛会,一年且居其半,梨园婆娑,无日无之,放灯结彩,火树银花,举国喧[tián],昼夜无问也。”一些地方史志还把它作为社会习俗记载下来。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变迁,潮汕地区的游神活动依旧兴盛,辖区内各乡镇也有自己的游神习俗,其中,不少所谓的神明其实是当地百姓的祖先。[3]
游神作为庙会文化的一种活动形式,其文化意蕴,不仅表现在民间信仰和民俗文化上,亦显现于其社会性,游神与区域华人社会的互动关系,有其本土化的轨迹及特殊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情境。[3]

名称及定义

游神,或称圣驾巡游、游老爷、营老爷、游菩萨、游神赛会、年例、迎神、迎年、进香、菩萨行乡、抬佛、抬神像、神像出巡等。[2]是源自中国东南沿海一带的民俗活动,人们一般会在元宵节等节日、神诞或祭典期间,将神明请入神轿,抬出庙宇巡视乡里,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保佑合境平安。游神过程中,也会有神偶、舞龙、舞狮、耍大旗等表演。[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