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忠门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下辖镇
莆田忠门,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属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下辖镇。截至2022年,全镇土地面积40.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59956人,其中耕地面积11066亩、滩涂面积2.5万亩、海岸线长13.8公里,辖王[cuò]社区、忠门社区、秀田社区、乐屿新城社区4个社区,后坑村、柳厝村、安柄村、沁头村、秀前村、秀华村、琼山村7个行政村。[2][1][4]
忠门镇地处忠门半岛中部,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北大门,东濒平海湾,西临湄洲湾,距莆田市区31公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湄洲岛12公里,东吴港区9公里。[1]咸通十年(869年),莆田知县鉴于林蕴后裔迁居浮曦洲,逐置中门坊于境。宋、元朝时期,属莆田县崇福乡。明朝时期,崇福乡改称第七区。清朝时期沿袭明制。新中国成立后,属忠门区、二十一区等。1958年,改为忠门公社。1988年1月,撤乡设镇,属莆田县。2002年2月,莆田县撤销,划归秀屿区。2007年4月,属秀屿区,归湄洲湾北岸开发区管委会管辖。[2]
截至2023年,全镇共有7家农业合作社,流转农用地面积达1900亩,主要经营种植火龙果胡萝卜等水果、蔬菜,年总产量达1.18万吨,年总产值达2000多万元,解决就业劳力220多人,为周边2000多名农户带去租金和就业双收入。[5]

名称由来

忠门镇名起源于唐代的中门坊。唐贞元十六年(前800),四川推官莆人林蕴,不受节度使刘辟协从叛乱的威逼,临刑不屈,于咸通十年(869年)得谥"忠烈"。后莆田知县鉴于林蕴后裔迁居浮曦洲,逐置中门坊于境,以旌表门闾。此地古称浮曦洲,唐代县令有感刺史林蕴谥赠忠烈,蕴之后裔,聚居浮曦洲,遂设置中门村坊,旌表门闾,故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