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级意识(英文:Class consciousness)是对阶级自我存在和阶级利益的领悟及其认识。[1][2][3]它不仅包括与另一集团处于敌对关系的某一集团中成员的共同意识,还包括表现为反对另一集团的共同要求。在形成阶级意识的过程中,政治组织起着重要作用[4][5][6],尤其是政党通过宣传活动能够唤起本阶级的觉醒,使其逐步意识到本阶级的力量与使命,并使整个阶级形成一致的政治信仰而团结起来。[7][8]不同阶级的阶级意识是迥然不同的,甚至是截然对立的。[9][10]阶级意识的冲突是阶级斗争的直接表现,因为阶级意识的对抗通常表现为日常的舆论斗争和宣传的对抗,使两个阶级之间出现明显的政治观点纷争。[11][12][13] 广泛含义
这个术语通常在广义上泛指群体的自我意识,例如通过成员拥有的共同的消费模式(就群体的成员来说,他们经常意识到他们的消费是同他们的群体成员成分有关的),处于某一地位上的群体达到自我识别。
反映一定社会阶层的特殊地位和利益的社会群体意识。在阶层社会中,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和生活条件不同,由此产生的物质利益对立和政治权力冲突,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映出来,形成各自的阶级意识。阶级意识包括一阶层的欲望、情感、习惯等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阶级意识的主体部分,它高于并影响着阶级的心理。一定阶层的意识形态,是一定阶层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归根结底,是由一定阶层的社会地位决定的。进步的阶级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旧的阶级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在任何时代,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识,总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阶层的意识,其他阶层则要受到统治阶层的意识的影响。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奴隶和农民由于其社会地位的局限性,都未能把本阶层的意识同压迫者的意识完全区别开来,未能摆脱压迫者的意识形态的制约而形成本阶层的独立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