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渭川-抖音百科
董渭川(1901年3月10日-1968年9月15日),原名董淮,字渭川,以字行,山东邹城市城南关人。他是中国教育家、政治人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九三学社社员、中央常委。董渭川在民众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材教法等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 简介
董渭川出身于地主兼营小工商业的家庭。12岁始在邹县县立小学、山东省立第七中学读书,20岁考入北京中国大学、学法科一年,因有志于将来“教书授徒”,随于次年8月复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师大前身)国文部。1927年6月,国文研究科毕业,获文学士学位,被分派到天津南开中学任国文教员。是年下半年被国民政府任命为中央大学区视察员,负责视察中等学校。时值学生闹学潮,董由范文澜介绍加入一个进步组织,坚定地站在学生一边。他利用“中央大学区视察员”的身份,资助并安顿被开除的学潮领袖、南开中学学生林枫。1928年1月,董调任江苏省立东海中学校长,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他在校内组织进步教师和学生传播新思想,开展爱国宣讲活动,引起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注意,一年后被迫辞去校长职务。随后到南京、安庆、河北等地谋职。 1931年初,董应山东省教育厅厅长何思源之约至济南,任山东教育厅督学,同年7月改任山东省立民众教育馆长,在任6年。其间,他先是与同事在城内开展宣传普及文化科学知识的各类群众性活动,效果不佳。后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影响下,将民众教育工作的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进行乡村教育实验,以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增强他们的体质,成效显著,受到农民的欢迎。1934年至1935年,董曾被派往欧洲十国考察民众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期一年。1937年,济南沦陷后,董去四川,任教育部第一社会教育工作团团长,带领职工在川、鄂、湘,黔四省的一些地区 宣传抗日,普及教育,扫除文盲。1939年到1947年,先后任国立广西大学、国立师范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教授。1947年苏州爆发了以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学生为首的“五·二0”学潮,董始终与学生站在一起,保护学生。原国民党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长蒋经国曾签发密电,对董“积极侦察其行动,随时监视……可会同当地有关机关权宜处理”。董渭川被迫于1948年初由海路到北平,任北平师范学院教育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