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也是御林军的概念性质佩刀。[1] “绣春”二字其实取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诗词“绣衣春当霄汉立,彩服日向庭闱趋。”这句诗形容的是一位姓窦的御史。这位御史深受皇帝信任,身着绣衣巡视天下。而明代锦衣卫,最开始是皇帝的内卫,后来才逐渐成为皇家特务机构的精英,所以将锦衣卫所持的刀,取名为绣春刀。[2] 绣春刀外形不但吸收了唐刀、少林梅花刀、单刀等前代名刀宝剑的优点,[2]具有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的特点。[3]绣春刀的样式和明代常见的腰刀差不多,只是刀身较一般腰刀短小,而且全身有弧度,便于拔出和守刀,绣春刀最大的特点在于刀鞘上面有鞘裙,裙底织有排穗。[4]
简要介绍
绣春刀,是明朝特务机关锦衣卫的标准佩刀。绣春刀外形综合了唐刀、少林梅花刀和单刀之特点,主要是轻巧,同时狭长略弯,便于携带和中距离攻击,这大概也就是锦衣卫研发它的目的。绣春刀的原型是唐代的武器。有些像日本刀,但是绣春刀的刀脊是直的,不像日本刀是弯曲的。绣春刀可刺可砍在当时的杀伤力十分不错而且轻便便于携带。绣春刀的名字来历大概就是因为武器的特点看来比较阴柔,故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