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潜善

南宋初年宰相
黄潜善(1078年—1130年2月9日),字茂和,邵武(今福建邵武)人,是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的政治人物。[1]
黄潜善在元符三年(1100年)考中进士,并历任左司郎、户部侍郎、河间知府等职。南宋建炎元年(1127),以拥立高宗之功擢为中书侍郎。高宗即位之初,召主战派领袖李纲为右仆射,调黄潜善任同知枢密院事兼御营使。黄潜善心存不满,事事与李纲对抗。不久,因善于迎合高宗心意,得到信任,高宗调李纲为左仆射,而以黄潜善为右仆射。黄潜善极力怂恿高宗偏安南方,向金乞和。建炎三年(1129)二月中旬,中丞张澄弹劾黄潜善和汪伯彦20条大罪,高宗贬黄潜善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今江苏南京),旋又削职居衡州(今湖南衡阳)。郑珏继之上书,说黄潜善罪恶比汪伯彦更大,高宗将黄潜善改置梅州(今广东梅县)。同年冬,黄潜善病死梅州。[1]

人物生平

获罪遭贬

元符三年(1100年),黄潜善考中进士。宣和初年(1119年),任左司郎。陕西、河东大地震,山陵峡谷都变了位置,宋徽宗命令黄潜善去察访灾情,于是他就去视察。黄潜善回京后,不报告实情,只说是地震而已。他被提拔为户部侍郎,因事获罪被贬到亳州,以徽[yóu]阁待制的身份为河间知府,兼任高阳关路安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