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燕

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
后燕(384年~407年),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诸燕之一,前燕文明帝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所建立的政权,为与前燕相区分,史学家称“后燕”。[1]
太元八年(公元383年)淝水之战后,前秦国力大为削弱,太元九年(384年)冬,前燕旧将慕容垂趁机与丁零翟斌联合进攻洛阳,然后引兵东下,在荥阳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燕王,改前秦建元二十年为燕元年,恢复前燕旧制,建立后燕。后燕以前秦为前朝正统,前秦冀州苻定镇东将军苻绍等人投降后,慕容垂下诏给予他们王侯的名号,并拟三恪,主持前秦宗庙祭祀。[4]后燕前期实力强盛,于东晋太元十九年(394年)先后攻灭了翟魏西燕,基本恢复了原先前燕的版图,统治区域包括今河北山东辽宁山西河南大部,成为十六国后期中原地区最强盛的国家。[5]但后燕与北魏关系不断恶化,太元二十年(395年),两国爆发参合陂之战,后燕惨败,数万名俘虏被拓跋珪坑杀。太元二十一年(396年),后燕再次出兵北魏,回师途中慕容垂病死,其子慕容宝即位。拓跋[guī]趁机率四十万大军大举进攻后燕,隆安元年(397年)10月占领中山,后燕被迫迁都至龙城。此后,后燕内乱不断,慕容宝被慕容垂的舅父兰汗杀害,兰汗趁机发动政变,自称大将军、大单于、昌黎王,改元青龙[6],最终被慕容宝之子慕容盛联合亲信平叛,重新恢复后燕,改元建平。慕容盛生性多疑,施行严刑峻法,使得朝中人人自危。隆安五年(401年),前将军、思悔侯段玑秦兴段泰趁夜发动叛乱,在宫中擂鼓呐喊,城中大乱,慕容盛在混乱中遇刺身亡。[2]群臣拥立慕容垂少子慕容熙为帝[3],改元光始[5]慕容熙即位后,大兴土木,荒淫无道。东晋义熙三年(407年),慕容熙的妻子苻氏病死,他亲自出城送葬[3]。龙城的将领们推选北燕天王高云为主,拒绝慕容熙回城,慕容熙逃入龙腾苑后被杀,后燕灭亡,立国共二十四年。[5]
后燕在官制、文化、经济等方面多继承前燕魏晋传统,既保留了包括八部制、袄教信仰在内的慕容鲜卑本部文化,也受到汉文化影响,形成了具有鲜卑特色的史学、音乐与教育制度,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进而对北魏的制度建设、 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产生了深远影响。[7][8]

国号

慕容垂原本是前燕贵族,后因受到猜忌逃奔前秦淝水之战后,前秦势力大为削弱,以慕容垂为代表的鲜卑贵族趁机带领燕国遗民复兴燕国。公元384年,慕容垂称燕王,仍定国号为燕,遵从前燕旧制。[2]清代史学家在《十六国春秋辑补》中将其称为后燕,与前燕北燕慕容氏诸燕相区别。[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