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赛尔丁·沙-抖音百科
纳赛尔丁·沙·卡扎尔(波斯语:ناصرالدینشاه قاجار;1831年7月16日—1896年5月1日)是伊朗卡扎尔王朝的第四任君主(沙阿)。他是穆罕默德·沙和玛利克·贾汉·卡侬的儿子,承袭政权后在任49年,是整个伊朗历史上在位第三长的君主,仅次于萨珊王朝的沙普尔二世和萨非王朝的塔赫玛斯普一世。[1] 人物经历
1848年9月,波斯国王穆罕默德去世,朝廷内部发生争权的内讧,国家陷于混乱之中。巴布教乘机在波斯北部马赞达兰省的贝尔福鲁什市(今博勒)举行武装起义。起义军击败了地方政权的镇压。赛赫吠巴尔西陵墓地区成为起义军的基地,这里也成为贝尔福鲁什起义者进行社会改革的试验地,实施了平分土地财产、吃大锅饭等制度。朝廷上下对巴布教的武装起义一片惊慌,急忙派遣大军前去镇压,但多次以失败告终,一度动摇了恺加王朝的统治。此后对赛赫吠巴尔西陵墓地区实行围困的战略,断绝其对外的一切联系。起义军弹尽粮绝,最后全部牺牲。巴布教武装起义的根据虽然被摧毁,但波斯各地巴布教徒的武装斗争并没有停止。 1850年5月,里海西南赞詹的巴布教徒举行起义。同年,波斯南部尼里兹地区也爆发了巴布教徒起义。但这些起义都因人数较少、准备不足而失败。恺加王朝为了防止巴布教的反叛力量的扩大,于1850年7月下令处死巴布。鉴于零星分散的起义形不成声势,在吸取教训后,1852年巴布教武装起义的领导 者准备在贝尔福鲁什、赞江、阿塞拜疆等地同时举行起义,但都没有获得成功。虽然如此,巴布教起义对恺加王朝的统治是一次很大的打击。 国内人民的起义,少数民族要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欧洲列强的侵略,使波斯的局势出现空前的混乱,引起了朝野的强烈反思。部分有识之士,甚至在大臣中,都为恺加王朝的命运担忧。他们认为,必须从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方面进行深入改革,才能恢复社会的稳定,才能抵抗列强的侵略。时任首相的阿米尔尼扎姆代表了这种思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