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孝寺-抖音百科
据《光孝寺志》记载,光孝 寺初为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住宅。三国吴骑都尉、经学家虞翻谪[zhé]居于此讲学,广种诃子树,称“诃林”,又称“虞苑”。虞翻卒后,其家人舍宅为寺,取名“制止寺”。后又称“王园寺”“乾明法性寺”“乾明禅院”等。南宋绍兴年间,改称“报恩广孝禅寺”,后改称“报恩光孝禅寺”,简称“光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敕赐“光孝禅寺”匾额。明末清初时,由于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遭到严重破坏。清代光孝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重建。但在清末至民国期间,光孝寺又长期被文化教育部门和军政等机关占用,造成损坏。新中国成立后,光孝寺曾作为艺术学校驻地。1986年12月,国家批准其恢复为宗教场所并由广东省佛教协会接管。[1][8][9][10] 光孝寺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和瘗发塔。西侧有经幢和西铁塔,东侧有洗钵泉、伽蓝殿和六祖殿,最东有东铁塔和东塔殿。寺内藏有古碑刻和古树名木。光孝寺的建筑融合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佛教建筑的特色,开创了华南建筑史上独有的风格和流派。[8][10] 光孝寺作为岭南佛教重地,见证了佛教通过海上丝绸之 路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文化的交融历程。[10]新中国成立后,光孝寺于1961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年代至90年代,光孝寺先后进行了多项重建和新建工程。进入21世纪后,重要文物建筑得到了修缮。2012年,光孝寺被列为“海上丝绸之路广州史迹”的一部分,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4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光孝寺保护规划(2013-2030)》,为光孝寺的文物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2018年6月9日,在广州市南海神庙举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中,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陆志强透露光孝寺保护规划已获广东省政府批准实施。[11][12]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