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青浦朱家角人。乾嘉时期与钱大昕、王鸣盛齐名的代表性学术家之一。清代著名学者、金石学家。[1] 清雍正二年,王昶生于青浦珠街阁一个家道中落的书香门第。他幼年受良好家庭教育,年十八,应学考试,以第一入学。乾隆十九年(1754年)进士,二十二年皇帝南巡召试第一,授内阁中书,协办侍读,入军机处,渐升至刑部郎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王昶随大学士、云贵总督阿桂入川,平定大小金川。乾隆四十一年,凯旋班师回京,升鸿胪寺卿,赏戴花翎,不久,又升为大理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乾隆五十四年,王昶奉调入京,任刑部右侍郎。嘉庆十一年(1806年)病逝于朱家角,卒年83岁。[1] 生平简介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又号兰泉,上海青浦朱家角人,清朝官吏。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协办待读,入军机处,后又擢[zhuó]刑部郎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王昶随大学士、云贵总督阿桂入川,平定大小金川。前后在军营九年,所有奏檄,均由王昶起草,加军功十三级,记录八次。凯旋之日,乾隆赐宴紫光阁,称其“久在军营,著有劳绩”,擢为鸿胪寺卿,赏带花翎[líng],不久,又升为大理寺 卿,都察院右副都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