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兆兰

光谱物理学家
高兆兰,女。教授。云南省昆明人。1936年获岭南大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美国密歇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岭南大学教授。建国后,历任中山大学教授、激光光学与光谱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物理学会广东省分会第三届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广东省科协副主席。是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专于光谱字、光学。编著《原子光谱与原子结构》、《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

人物经历

高兆兰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光谱物理学家、教育家,是中国光学、光谱学的开拓者之一。
高兆兰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化知识教育,16岁进入岭南大学读书,1934年20岁即获岭南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1936年获物理学硕士学位,并担任岭南大学物理系助教。1940年她获东方妇女奖学金(巴伯奖学金)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研究生院物理系深造,1944年4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并先后被选为美国两个荣誉学会(西格马?克西及斐贝诺?卡珀学会)的会员,1944的5月受聘于美国锐提安公司研究部担任研究员,从事气体放电及雷达X波段开关管的研制。抗日战争胜利后,出于对祖国的热爱和振兴中华科技的炽烈愿望,高兆兰和她的丈夫冯秉铨教授(当时任教于哈佛大学,讲授无线电课)毅然抛弃在美国的优越生活条件,于1946年6月乘坐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批货轮回到广州,实现了她赴美留学时在入境登记表上写下的“学成回国”的心愿。她说,在美国搞科研是给人家“锦上添花”,而回国工作则是“雪中送炭”。(余振新
高兆兰教授回广州后到母校岭南大学任教,任职副教授、教授。1952年10月,新中国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及有关院校合并成立新的综合性中山大学,高兆兰教授就在中山大学物理系任教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