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轻度烧伤
面积较小,一般无全身表现,仅有局部皮肤潮红、肿胀,剧烈疼痛,或水疱。 2.重度烧伤
面积大,多因火毒炽盛,入于营血,甚至内攻脏腑而出现严重的全身症状。病程一般分为3期:
(1)早期(休克期)往往发生在烧伤后48小时内,主要为体液大量渗出和剧烈疼痛引起。表现为全身或局部出现反应性水肿,创面出现水疱、焦痂和大量体液渗出。患者烦躁不安,口渴喜饮,呼吸短促,尿少或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身疲肢冷,淡漠嗜睡,呼吸气微,体温不升,血压下降,脉微欲绝或微细而数等伤津气脱、亡阴亡阳的危候。 (2)中期(感染期)烧伤后热毒炽盛,体表大面积创面存在,全身抵抗力下降,火毒内陷(细菌入侵感染),内攻脏腑,症见壮热烦渴,寒战,躁动不安,口干唇燥,呼吸浅快,甚则神昏谵[zhān]语,皮肤发斑,吐血衄[nǜ]血,四肢抽搐,纳呆,腹胀便秘,小便短赤。舌红或红绛[jiàng]而干,苔黄或黄糙,或黑苔,或舌光无苔,脉洪数或弦数等。此时创面出现坏死斑或出血点,脓腐增,脓液黄稠腥臭或淡黄稀薄,或呈绿色。有焦痂者,焦痂 软化潮湿,或痂下积脓。 以上症状多发生在3个时期,一是伤后3~7天的体液回流期,随着组织间液返回血管,火毒内陷(细菌进入血循环);二是烧伤后2-4周焦痂自溶脱痂期,大量焦痂脱落,出现新鲜创面,创面继发感染;三是烧伤1个月后恢复期,患者体质消耗严重,气阴两伤,正气虚损,抵抗力低下,火热余毒乘虚内陷脏腑。 (3)后期(修复期)邪退正虚,患者形体消瘦,神疲乏力,面白无华,纳谷不香,腹胀便溏,口渴心烦,低热,盗汗,口干少津。舌红或淡红,或舌光无苔,脉细或细弱无力。此期创面基本愈合,深Ⅱ度烧伤愈合后,留有轻度瘢痕。Ⅲ度烧伤愈合后产生大量瘢痕或畸形愈合;若创面较大时,如不经植皮,多难愈合,有时可形成顽固性溃疡。 3.烧伤面积的计算
(1)烧伤面积估计
1)中国九分法 此法将成人体表面积分为11个9等份。其中,头面颈部为9%,双上肢为2个9%(即18%),躯干前后(各占13%)及会阴(占1%)为3个9%,双下肢包括臀部为5个9%+1%(46%)。
2)手掌法 伤员五指并拢时手掌的面积,占其体表面积的1%。此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小面积或散在的烧伤面积估算。 3)小儿烧伤面积估算法 在各个不同年龄期的婴儿和儿童,身体各部体表百分比亦不同。其特点是头大肢小,年龄越小,头部相对面积越大,而下肢体表面积越小,其他部位相对体表面积与成人大致相同,计算公式如下:
头面颈=9%+(12-年龄)%
双下肢=46%-(12-年龄)%
(2)烧伤深度估计
烧伤深度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Ⅰ度、Ⅱ度(又分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
(3)伤情分类
1)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10%(儿童5%)以下的Ⅱ度烧伤。
2)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1%~30%(儿童6%~15%)之间的Ⅱ度烧伤,或10%(儿童5%)以下的Ⅲ度烧伤。
3)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50%或Ⅲ度烧伤在11%~20%(小儿总面积在15%~25%或Ⅲ度在5%~10%之间的烧伤)。如果烧伤面积未达到此标准,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也属重度烧伤:①全身情况较差或已休克;②合并其他严重创伤或化学中毒;③重度呼吸道烧伤;④头、面、颈、手、会阴部烧伤。⑤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小儿总面积在25%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在10%以上)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