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新世

地质时代新生代古近纪的第一世
古新世(Paleocene Epoch),是新生代古近纪的的第一个世(第二世为始新世,第三世为渐新世),延续时间6700±300~6000±200万年。[1]国际地质年代表中将古新统[b](世)划分为三个阶段:塔内特阶(Thanetian)、塞兰特阶(Selandian)以及丹麦阶(Danian)[2],已建立三枚“金钉子”,底界划分来自于同位素测年为66.0Ma的古新统底界——丹麦阶“金钉子”,顶界划分来自于同位素测年为56.0Ma的始新统底界——伊普里斯阶“金钉子”。[3]
古新世到始新世之间,南方各大陆的分裂、漂移活动在新生代继续进行,不仅南大西洋与印度洋继续扩张,而且非洲与印度、澳大利亚南极洲之间也开始分裂并不断漂离。在此期间,澳大利亚以北的印度洋-太平洋经由中美洲水道和大西洋-太平洋间的联系畅通无阻,大洋的扩大继续限制了太平洋的范围。[4]古新世也是东亚边缘海盆地开始形成时期,特别是靠近大陆一侧开始逐渐下陷并且产生沉积。[5]在世界各地,古新统发现不多,海相沉积很少,以陆相沉积为主。在中国以陆相沉积为主,如在广东南雄盆地,湖南茶永盆地、安徽潜山、宣城以及江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地的红层,均发现古新统。古新统与上白垩统多为逐渐过渡关系,[1]是聚煤、储存石油和膏盐的重要时期。古近纪是新生代中比较温暖的时期,从古新世开始,温度逐步升高[3]哺乳动物代之兴起。许多常见的哺乳动物,如肉食类、灵长类、齿类和有蹄类的祖先类型,都是在古新世前后,从原始的食虫类中分化出来的。[1]在古新世发生的大事件有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3]、大洋酸化[6]、底栖有孔虫灭绝等。[7]

命名

古新世(Paleocene)之名来自希腊文的παλαιός(古,演化为palaios)与拉丁文的καινός(新,演化为kainos),由法国古植物学家威廉·菲利普·辛珀(Wilhelm Philippe Schimper)于1874年命名。[8]

时期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