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愔

东晋的大臣
郗愔(313年-384年),字方回,高平金乡(今山东金乡县)人,东晋大臣,太尉郗鉴长子,书法家王羲之妻弟,袭爵南昌公。[1][2][3]
郗愔早年任中书侍郎,历任骠骑将军何充、征北将军褚裒长史。后出任临海太守,因弟郗昙去世而淡泊政事,与王羲之、许询相善,修习道家学说。后应司马昱征召,任会稽内史、平北将军、都督徐兖青幽扬州军事等职。太元元年(376年)官至镇东大将军。晚年因病请辞,隐居会稽。[1][2]
郗愔以德行著称,为人简默淡泊,不慕名利。其书法造诣颇高,诸体皆工,尤善章草、隶书、草书唐代书法评论家张怀瓘称其书"意态无穷,筋骨亦胜"。存世书迹有《九月》《二十四日》《远近》《想亲》等帖。太元九年八月戊寅日(384年9月28日),郗愔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朝廷追赠侍中、司空谥号为文穆。[4][2]

人物生平

郗愔在年轻时便展现出其沉稳内敛的性格,不与人争斗,专注于自身修养,成年之后,他虽被授予了散骑侍郎这一显赫职位,却并未接受。咸康五年(339年),他承袭了父亲的爵位,成为了南昌县公。[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