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硒大米是通过在种植过程中补充硒元素培育的功能性农产品,其硒元素以含硒蛋白形式储存于籽粒中。生产主要依赖两种方式:叶面喷施富硒增产剂或在富硒土壤中自然生长(如陕西安康、湖北恩施等产区)。[1]2008年,中国首次发布富硒食品标准《富硒稻谷》(GB/T 22499-2008),该标准规定样品加工成符合GB1354(现已调整为推荐性标准)规定的三级大米,按GB/T5009.93(现行标准为GB 5009.93-2017)执行。[2]我国72%土壤属贫硒区,普通大米硒含量约35微克/千克,而富硒大米达40~300微克/千克,符合国家标准。中国各地均有富硒大米产区,如贵州开阳县、黑龙江方正县等。其中黑龙江方正县具备生产优质富硒大米的良好生态条件,被誉为“中国富硒大米之乡”。[3] 介绍
纯天然富硒米自然是从富硒土壤里长出来的,主要是来自土壤中的可溶性硒酸盐、亚硒酸盐等,通过植物根部被吸收,然后,进入植物的内循环系统,通过根-茎-叶-颖壳/籽粒的路径,参与了蛋白质的合成,最后,来自土壤的离子状态的硒,被以含硒蛋白的形式保存在种子里。天然富硒土地生长的大米,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锌、维生素等。 硒本身所含的特殊营养价值,使得富硒大米的营养价值更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