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漆是指一种传统的方法[1],用来获取天然生漆。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其优质的天然生漆而闻名,生漆常用于涂刷家具和其他生活用品。 历史沿革
随着现代涂料和油漆的发展,生漆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减少使用,相应的割漆技艺也面临着失传的风险[2]。割漆工作既脏又累,而且并非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生漆,因此掌握割漆技艺的人本就不多。虽然割漆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有许多需要注意的地方。漆树被切割成月牙形的小口后,生漆便会顺着切口流出。割漆工人通常使用约10厘米长且较坚硬的叶子,将其折叠成小容器,插入切口下方收集生漆。一棵树上每隔大约80厘米可以交错切割多个切口,每个切口每周可以切割一次,一年内最多可切割20次左右[3]。切口经过三五年的自然愈合后,又会重新闭合。割漆的最佳季节是从六月至九月,此时气候干燥,阳光充足,有利于获得高质量的生漆。割漆人在晴朗的日子里进入山区,每天都要在漆树上来回攀爬,即使天气炎热,也要穿上厚重耐磨损的衣服。
生漆采集
每年割漆的最佳时间为四月至八月,尤其是夏季,由于水分蒸发迅速,阳光充足,所割得的生漆品质最佳。割漆的最佳时段是在清晨日出之前。割漆人使用蚌壳或竹片切割漆树皮,露出木质层,然后将蚌壳或竹片插入切口下方,使漆液流入木桶中并用油纸密封保存。新鲜流出的漆液呈灰色乳状,暴露于空气中后会发生氧化,颜色变为栗壳色,最终干燥后呈现褐色。这正是古代用于制作家具的大漆,古人有云:“凡漆不言色者皆黑。”如今,人们也常用“漆黑一片”来形容夜晚的低可见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