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文侯

周代的官员
詹文侯,姬姓,字文禄,名至弘(至宏),又名文,约生于宣王继位年(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公元前827-781)姬静庶子,封为安西侯,食采于詹,建立詹国,为侯爵,史称詹文侯,为詹氏始祖。
詹文侯处于特殊的历史时代,从小接受周朝文、武、礼、孝、仁、义的教育,又经历激荡的社会变革和各种争斗风云的磨砺,显露出了他的智慧和才能。在宣王时期,他曾征战在伐戎的沙场,屡建奇功。
而又因詹文侯首封于詹,故后世子孙尊其为詹姓得姓始祖。在始祖詹文侯的家传身教的下,詹氏后裔代代相传制定了詹氏家族家规家风训诫十条。[1][2]

正文

文侯在周幽王时任少师(西周中央政制中官职是三公、六卿、五官和太宰等),少师是为王室服务的内廷事务官,是三公之佐的三少(少师、少傅、少保))之一。文侯性仁孝俭朴,无侈靡涎漫之习,颇和礼度,资治通鉴纪中云:“幽厉失德,周道日衰,纲纪败坏,文公忠国守。”周幽王朝,国势危亡前,文侯在西京筑城,壤内御外,终能保住周王朝由西周延续东周周平王即位时为感恩叔父文公之所筑之城御赐:“詹城”,并亲笔御题:“有朝必有詹,无詹不成朝。”文侯后裔以詹为姓,以詹文侯为詹氏始祖。文侯夫人为高平的田氏,生子:详、哗、谆、训。文侯卒咸阳。公妣合葬长安(今西安)城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