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尉

中国古代由秦郡尉演化而来的武官名
都尉,武官名,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秦、赵等国。都尉一职在赵国的职务低于将军,主要负责军事事务。[1][2]秦与汉初,每郡有郡尉,秩比二千石,辅助太守主管军事,西汉景帝改名郡尉为都尉,有时代理太守职务。[2][3]
西汉时期,都尉的职责扩展为对军事及治安的管理,同时也可以管理职权范围以外的事务,[4]相应的设置有关都尉、农都尉、部都尉、水衡都尉奉车都尉、驸马都尉、骑都尉等。[5][6][7]另外,汉朝还设有属国都尉,管理匈奴诸部等属国的军事民政。[8]
南北朝时期,都尉逐渐朝着荣誉化、闲散化发展,最终成为荣誉官号。[9][10]

都尉由来

都尉[11]秦汉时代重要的中高级武官。都尉一职最早出现是在战国后期的战事中《史记-白起王[jiǎn]列传》“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战国策-赵策-秦赵战于长平》“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