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陵之战

公元前484年吴、齐两国之间的战役
艾陵之战,是指公元前484年吴国在艾陵(今山东莱芜东南)地区打败齐国军队的一场战役,吴、鲁联军在艾陵全歼十万齐军。艾陵之战是春秋时期规模较大、较彻底的围歼战,也是中国战争史上较早使用预备队的战例之一。[1]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欲称霸中原,积极扩张。公元前485年,吴联合鲁、邾等国攻齐,于琅琊海战大败后仍不放弃北上。齐国作为大国,因吴、鲁进攻视为羞辱而欲报复。公元前484年春,齐为报复鲁国助吴攻己而出兵,却被鲁击败,这让夫差有了联鲁再攻齐的借口。战争时,吴国上、下、右军分别由胥门巢、王子姑曹、展如指挥,夫差亲率中军为预备队;齐国国书率中军,高无邳率上军,宗楼率下军,双方均有兵十万、车千乘。战役开始,吴国上军进攻被齐中军击退,随后吴右军、下军与鲁军参战,齐三军尽出。双方激战疲惫时,夫差投入养精蓄锐的吴中军,齐军猝不及防,兵败如山倒。吴国大胜,俘齐将多人,获革车八百乘、甲首三千。齐国十万大军几近覆灭,元气大伤,此后急剧衰落,百余年后才恢复,此战也为田氏代齐奠定基础,因其他家族势力损耗严重,田氏得以独大。艾陵之战后,预备队的作用为历代兵家所重视。[1]

战争情况

战争前情

吴国为称霸中原,于三十五年联合鲁、[zhū]郯国军队攻打齐国,并派舟师自海上攻齐,被齐军击败。次年春,齐为报复诸侯攻齐之役,派兵攻鲁,被鲁军击败。五月,吴王夫差闻齐军攻鲁,率吴军会同鲁军以击之,攻克博(今山东泰安东南),进驻赢(今山东莱芜),旋与齐军主力在莱芜钢城艾陵展开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