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俭明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20世纪现代汉语八大家之一
陆俭明(1935年11月5日~[1]),男,原籍江苏省吴县。截至2024年,陆俭明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中国语言学学会会长,以及17所高等院校的兼职教授。[2]陆俭明是中国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之一[a][3][4]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现代汉语句法、现代汉语虚词、对外汉语教学、中学语文教学以及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截至2019年,陆俭明已发表学术论文440余篇,出版专著(独著或合作)15部,主编或参与编写各类教材和工具书20部。[5]
1955年9月,陆俭明从上海崇明民本中学毕业并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陆俭明于1959年10月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成果《现代汉语里面一个新的语助词“看”》,该文成为陆俭明日后科研的奠基之作。1960年7月本科毕业后,陆俭明留在北京大学校任教。期间,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影响,陆俭明的教学研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78年才恢复正常。1980年,陆俭明接连发表了6篇文章,其中《“还”和“更”》《汉语口语句法里的易位现象》受到学界重视与好评。1985年年底,陆俭明被中国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博士生导师。进入21世纪后,陆俭明的研究领域从汉语本体语法扩展至汉语教学和语文教学领域。2003年,陆俭明根据其“语法分析”讲稿整理出版了《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截至2019年,该书已出至第5版,并成为高校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课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6][5]2015年,陆俭明与妻子马真教授合著了《汉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和基本功》。2018年,陆俭明出版了《新加坡华语语法》,这是全球第一部对新加坡华语语法进行全面描述的专著。[5]
截至2024年,陆俭明共有12项研究成果获得中国省部级以上奖项;[2]2000年,陆俭明获香港理工大学“大陆杰出学人奖”;2003年9月,获得中国教育部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5]同年,由陆俭明主持的主干基础课程“现代汉语”被评为中国国家级精品课程;[7]2011年,陆俭明获北京大学2011年度国华杰出学者奖[5]

人物履历

1955.9-1960.7.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