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鳯来

明朝时期官员
施鳯来(1563年—1642年),玉皇,一字羽王,号存梅,明末浙江平湖人,是平湖历史上在封建社会科举会考制度中,获取功名最高之人。在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后授编修,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以礼部尚书入阁。施鳯来在明朝政治生涯中,曾依附太监魏忠贤,后因魏忠贤被诛,施鳯来落职闲住。[1]

人物生平

明朝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科,施鳯来获会试第一名,廷试一甲第二名,即榜眼。与该年第三名榜眼张瑞图同被授编修,后积官少詹事礼部侍郎。1626年秋,以礼部尚书入阁。[2]施鳯来素无节概,以和柔媚于世,依阿权势。
施鳯来在其当朝做官时,附媚太监魏忠贤。随着魏忠贤权势的壮大,施鳯来和其他人一起提议为魏忠贤在全国各地建生祠(即纪念魏忠贤的祠堂),因而受到当时其它士大夫的鄙视。
天启七年(1627年),明思宗崇祯帝即位之后,山阴监生胡焕[yóu]劾立极、施鳯来、瑞图、国普等,“身居[kuí]席,漫无主持。甚至顾命之重臣,毙于诏狱;五等之爵,尚公之尊,加于阉寺;而生祠碑颂,靡所不至。律以逢奸之罪,夫复何辞?”帝为除焕猷名,下吏。立极等内不自安,各上疏求罢,帝犹优诏报之。十一月,立极乞休去,来宗道、杨景辰并入阁,鳯来为首辅御史罗元宾复疏纠,鳯来、瑞图俱告归。魏忠贤被诛之后,施鳯来落职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