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特朗悖论

1899年法国贝特朗提出的理论
贝特朗悖论是1899年法国数学家贝特朗(Bertrand)在其著作《概率的计算》中提出的一个问题:在半径为R的圆内任作一弦,求其长超过圆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按照几何概率的定义进行计算,可以求得3个不同的概率,这与概率的性质是背道而驰的。[1][2]
这个问题之所以有不同解答,是因为当一随机试验有无穷多个可能结果时,有时很难客观地规定“等可能”这一概念,这反映了当时几何概率的逻辑基础是不够严密的,说明了拉普拉斯关于概率的古典定义带有很大的局限性。[3]

基本内容

几何概率是十九世纪末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使很多概率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而不用运用微积分的知识。然而,1899年,法国学者贝特朗提出了所谓“贝特朗悖论”(亦称”贝特朗怪论“),矛头直指几何概率概念本身:
在一给定圆内所有的弦中任选一条弦,求该弦的长度长于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的概率。该问题如图一,有三种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