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蝰蛇-抖音百科
蝰蛇(拉丁学名:Viperidae[2],英文名:Russell’s viper[1])是蝰蛇科蝰亚科的统称,有时也指与之极近缘的响尾蛇科(Crotalidae)的蛇类。[1][6][5][7]其在中国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湖南、台湾及云南等地。国际上分布于缅甸中部与南部、泰国中部、柬埔寨及印度尼西亚。蝰蛇栖息于亚热带平原、丘陵、山区,多发现于开阔的田野,垂直分布于低地到海拔2100米范围。[4] 蝰蛇头较大,略呈三角形,与颈部区分明显;上颌前端有1对较长而弯曲的管状毒牙及几对后备毒牙,鼻眼之间无颊窝。中国所产蝰蛇,头背均为小鳞片。[8]蝰蛇以鼠、鸟、蛇、蜥蜴和蛙类为食,[1]繁殖方式属于卵胎生。产卵期一般在4~8月,每次产仔数量在数十条,繁殖的时间、数量因品种不同而各异。所产蝰蛇卵一般黏结成一个大的卵块,卵块中卵的数量为8~15枚。[4]其排毒量约为44.4毫克。蛇毒为血循毒,成体蛇毒中以金属蛋白酶、磷脂酶A2、L-氨基酸氧化酶、丝氨酸蛋白酶和C型类凝集素为主。由于该种分布范围广,其毒液生化酶活力及致死毒性也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1] 在中国南方地区,人们常用蝰蛇炮制蛇酒。临床上,曾用0.1%蝰蛇毒溶液、0.05%摩尔/升氯化钙溶液及富含血小板的血浆各0.1毫升,混匀后置于30℃水浴保温测定血液凝固时间,以诊断先天性X因子或Ⅶ因子缺乏症。[1]蝰蛇已被中国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评为濒危(EN)等级,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无危(LC)。[1] 分类属性
蝰亚科,(真蝰亚科、Viperinae),[9]已知12属75种,[10]中国有1属3种。中国所产本亚科蛇类,头背均为小鳞片:极北蝰Vipera berus、圆斑蝰Vipera russelii、草原蝰Vipera ursinii。[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