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峘-抖音百科
天宝年间,李峘担任南宫郎,掌管各个官署事务达十多年。在为父亲守丧期满后被封为赵国公。杨国忠掌握朝政大权时,李峘从考功郎中的职位被外放出去,担任睢阳太守。天宝十四年(755年),李峘到京城汇报政务,恰逢安禄山发动叛乱,唐玄宗逃往蜀中,李峘被任命为武部侍郎,兼任御史大夫。不久后又被拜为蜀郡太守、剑南节度采访使。太上皇(唐玄宗)在成都的时候,李垣和六军兵马使陈玄礼等人平定了郭干仞的叛乱,凭借此功加授金紫光禄大夫。乾元初年(758年),李峘兼任御史大夫,持节都统淮南、江南、江西节度、宣慰、观察处置等使。乾元二年(759年),宋州刺史刘展图谋不轨,李峘在寿春被刘展击败后逃走渡过长江,退保丹阳,因此获罪被贬为袁州司马。宝应二年(763年),李峘在被贬谪的地方因病去世,被朝廷追赠为扬州大都督,其灵柩被官府安排驿站的车马护送返回京城。[1] 人物生平
李峘志向远大,品行端正。天宝年间,任南宫郎,在各官署任职十余年。为父亲守丧,哀痛伤身符合礼仪。守丧期满,以郡王之子的身份按例封赵国公。[2] 杨国忠乱政,把不依附于自己的人都排除出朝廷以外任官。李峘于是从考功郎中官拜睢阳太守,以清简为二千石最。不久,弟弟李岘出任魏郡太守,兄弟二人隔黄河主持郡政,都以治理有成而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