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倭水牛属-抖音百科
山地水牛(学名:Bubalus quarlesi),也称倭水牛,是水牛属中体形最小的种类。体长约150厘米,肩高约70厘米,尾长约24厘米;体重150-290千克,全身为棕黑色。山地水牛雌雄都有角,角长15-20厘米,表面光滑,没有棱纹。主要栖息在高海拔的宁静山林中,喜欢独居或成对生活,而不结群。主要食物是草、叶子和水生植物。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 形态特征
山地水牛是水牛中体形最小的种类,该物种看起来像鹿,但实际上是水牛。它们的体重在150-300千克之间。山地水牛雌雄都有角,圆锥形的角向后弯曲。角长15-20厘米,表面光滑,没有棱纹。 这些犄角的前部是扁平的,但从中部到末端变成三角形。它们的皮毛颜色为深棕色或黑色,但在换毛后的2-4月之间会发生变化。换毛后,该动物的毛茸茸的皮毛脱落,头、颈部和四肢上出现光秃。头部在脸颊的每一侧都会出现白色斑点,而颈部的前侧会出现新月形的光秃。蹄子上方也出现了光斑。脖子上的皮毛变短,而身体上长毛发仍留在上。感官敏锐、嗅觉发达,嗅觉在驯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皮厚,被毛短而稀疏。汗腺不发达,约仅为黄牛的1/6,因而热的调节机能差。 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适于奔跑;门牙和犬齿均退化,但下门牙保留,下犬齿门齿化,三对门齿向前倾斜呈铲子状,由于以比较坚硬的植物为食,前臼齿和臼齿为高冠,珐琅质有褶皱,齿冠磨蚀后表面形成复杂的齿纹,适于吃草;胃4室,反刍[chú]功能完善;成年雌雄皆具洞角,是由额骨的突起衍生出来形成的对称骨枝,不分叉,内部空心,外被可脱落的角质套(角鞘),套在骨质的角心上(骨心),并且随着骨心的生长而扩 大;角上无神经和血管,洞角被去掉后,不能再生长;一般长到一定程度便停止生长,且不更换角鞘。 分布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