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超,中国电影译制片导演[1],1925年1月出生于北京市。她的职业生涯始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作为第一批配音演员之一,参与了多部著名影片的配音工作。后来转型为译制片导演,执导了众多外国影片的中文版制作。李景超的作品多次获得奖项认可,包括两次小百花奖最佳翻译片导演奖。晚年的她经 历了长期的健康挑战,最终于2008年逝世。 早年经历
李景超[2]自幼随家人迁居武汉,后因战争动荡移居河南省。15岁时,家庭变故迫使她开始独立谋生。16岁考入河北中学,17岁加入洛阳第一战区抗日工作宣传队,开启了她的舞台生涯。在此期间,她参演了多部话剧,如《北京人》和《蜕变》等。之后,她前往西安、兰州等地继续从事表演艺术,加入了西北师范学院先修班并参与了多个剧团的演出。 职业生涯
1946年,李景超返回北京,并于1949年1月进入华北大学三部(戏剧部)深造。同年9月,她被选拔为东北电影制片厂的译制片演员,前往长春市,成为中国首批专业配音演员之一。在五十年代初期,她在多部苏联影片中担纲重要角色,其中包括《俄罗斯问题》《阴谋》《政府委员》和《蔚蓝色的道路》,并在后者中凭借出色表现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铜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