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劭-抖音百科
应劭(153年—198年)东汉末学者、史学家。字仲远,一作仲援或仲瑗,汝南南顿人,其家几代仕宦。[1]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应劭拜太山太守。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值东汉末军阀混战,因曹操父、兄在本郡为徐州牧陶谦所杀,惧操报复,乃弃郡投奔冀州牧袁绍。建安元年献帝初都许,他以旧章烟设,书记罕存,乃缀集所闻,删定律令,著《汉官仪》等以上,帝善之,朝制典仪多所依据。次年,诏拜袁绍军谋校尉。应劭在东汉末堪称一代博学才子,史载其著述凡136篇。所著《风欲通》乃“辨物类名号,释时俗嫌疑”之作,宗旨在于以义理来整齐民俗风范。书中考释、议论名物和时俗,对当时社会风俗中的迷信思想颇有批判,是我国古代较早的民俗学专著。该书原30卷,130篇,今存10卷。清严可均《全后汉文》有辑佚文6卷,钱大昕、张澍等辑有其中《 姓氏篇》佚文。另著《汉官仪》10卷,书已佚,清孙星衍有辑本。又著《汉官礼仪故事》《汉书集解音义》《中汉辑序》《状人纪》等均已佚。其传附《后汉书·应奉传》。[1] 人物生平
中平二年(185),汉阳贼边章、韩遂与羌胡一起成为边寇,东侵三辅,当时朝廷派车骑将军皇甫嵩向西讨伐他们。嵩请求调动乌桓族三千人配合作战。北军中侯邹靖上书道:“乌桓之兵势弱,应开募鲜卑人助战。”事下到回府讨论,大将军韩卓提议,认为:“乌桓兵少,而与鲜卑世代为仇敌,如果乌桓被调动,那么鲜卑一定会袭击其家。乌桓听说后,一定会弃军回去救援。不只是对实况无益,而且更加沮丧三军的情绪。邹靖住在边境附近,知道他们的诈态。如果让邹靖募鲜卑之兵五千,必有破敌的效果。”应劭反驳他道:“鲜卑隔在漠北,与犬羊为群。没有君长的统帅,没有庐落之居,而天性贪残暴虐,不讲信义。所以数次进犯边塞,没有安宁的岁月。只有互市之时,才来靡服。他们只想中国的珍宝财货,并不是畏威怀德。计获事足,接着就来为害。因此国家内诸夏而外夷狄,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过去匈奴反叛,度辽将军马续、乌桓校尉王元发动鲜卑五千余骑兵,又武威太守赵冲也率领鲜卑征讨叛羌。斩获胡人头目,既不足言,而鲜卑越溢,多为不法之事。以军令制裁,就忿戾作乱;如果制御缓慢,就陆掠残害。抢劫居民,抄掠商旅,吃人牛羊,掠人兵马。得赏多了,不肯离开,又想以物买铁器。边将不听,便取缣[jiān]帛聚而烧之。边将害怕,怕他反叛,辞谢抚顺,不敢拒绝违反。现在狡寇没有除尽,而羌人又为大害,如果后悔,来得及吗?臣愚认为可招募陇西羌胡守善不叛的,挑选精干勇敢的,多给奖赏。太守李参沉静而有谋略,必能奖励得其死力。应当想渐渐消灭的策略,不可仓卒存奢望。”韩卓又与应劭反复辩论。于是朝廷诏百官大会朝堂,都同意应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