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位于黄河以南的豫东平原上。五代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均定都开封,正式名称为“东京开封府”,又称汴京。北宋相沿。[1]春秋时郑庄公命郑邴[bǐng]在此筑城,名开封,取开拓封疆之意。战国时魏国在此建都,名大梁,简称梁,因城跨汴河,唐时称汴州,后世合称汴梁。开封位于黄河中游平原,处在隋代大运河的中枢地区,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均可行船,水陆交通甚为便利。 历史沿革
五千多年前,在今开封附近,就出现了聚落。
到了春秋时期,这里是郑国之地。郑庄公命郑邴在此筑城,取开拓封疆之意,命名为开封,作为囤粮之地。城的位置在今城南二十多公里的古城村西北,朱仙镇东三公里处。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魏国一为占据中原,二为避秦国武力威胁,于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迁都至开封,并在此筑城,命名为大梁。[2]魏惠王迁都至大梁后,又称梁惠王。开封作为一个都城的诞生,应该说是从此时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