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1905―1983),一位在中国文学与文化发展历程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他本名王福全,后以多个笔名如罗伦、白汀、大威等活跃于文坛。身为汉族,出生于河北省威县。 1926年,王亚平从河北省立第四师范毕业。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怀揣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不断探索前行。1935年,他踏上留学日本的征程,在异国他乡汲取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回国后,他毅然投身于战地服务队,以笔为武器,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贡献力量。在此期间,他担任《春草诗丛》主编,通过诗歌的力量鼓舞着人们的斗志。 1946年,王亚平来到冀鲁豫解放区,担任冀鲁豫文联主任,积极领导和推动当地的文艺创作。他主编的《平原文艺》成为解放区文艺的重要阵地,为广大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也为解放区的人民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和鼓舞。
1949年后,王亚平迎来了新的使命和挑战。他先后担任北京《人民日报》副刊主编、《新民报》总编辑、北京市文艺处处长、市文联秘书长 等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和文学素养,为新中国的文艺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还担任全国曲协常务理事,积极推动曲艺艺术的传承和创新。 王亚平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的作品涵盖了多个领域。他的诗集丰富多彩,《都市的冬》描绘了都市在冬季的独特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十二月的风》或许以风为象征,展现了岁月的流转和人生的变迁;《海燕的歌》可能如勇敢的海燕一般,充满了战斗的激情和对未来的希望;《生活的谣曲》则可能以朴实的语言吟唱着生活的喜怒哀乐;《火雾》《血的斗笠》《黄河英雄歌》等作品更是充满了革命的激情和对英雄的赞颂。此外,他还有《第一支颂歌》《李季真传歌》《宋江河》等诗集,每一部都蕴含着他对生活、对人民、对国家的深深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