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铁路

连接北京和上海的客货共线铁路
京沪铁路(Beijing-Shanghai Railway)[1],简称京沪线,是中国境内一条连接北京市上海市的客货共线国铁I级双线电气化铁路,是中国铁路网中南北走向的大动脉。[2]
京沪铁路由原京山铁路京津段、津浦铁路和原沪宁铁路组成。平山铁路由北平到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津浦铁路由天津北站南京浦口站,建于1908年至1912年。沪宁铁路由南京西站上海站,建于1905年至1908年。[4]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原来分段运行的京津、津浦、沪宁铁路连为一体,形成了一条京沪长大干线,成为联通南北的重要运输通道,并改名为京沪铁路[5][6]。京沪铁路北起北京,南抵上海,沿线通过天津河北山东安徽江苏五省市。[3]2005年初,铁道部紧急启动了京沪电气化改造工程。次年7月1日京沪电气化铁路开通,按新图运营,从而告别内燃机车时代,实行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能得以显著提高。[7]京沪铁路电气化改造后,开始使用高速动车组[4]。到2007年4月18日全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北京和上海之间列车开行速度最高达时速250公里。[6]2021年12月,京沪铁路昆山段改道成功,全面启用新线。[8]
京沪铁路是中国东部南北大干线之一,连接了中国最大的两座城市,沿线是沿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同时可带动苏北、皖北等地区发展,为中国客货运量最繁忙的铁路干线之一。[5]

历史沿革

修建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