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友葵

中国女高音歌唱家
黄友葵(1908年5月2日—1990年9月1日),女,湖南湘潭人,中国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曾与喻宜萱周小燕郎毓秀并称“中国四大女高音”,被誉为“中国第一女高音”及“中华歌坛宗师”,是欧洲“美声唱法”与中国民族唱法融合的先驱。她的代表作品包括《远望姐妮下田来》等,著有《论歌唱艺术》。[1]

人物经历

黄友葵出生于湘潭一个翰林围子,有两个姐姐。1915年,黄友葵进入美国长老会在湘潭兴办的光道女子小学就读,在那里结识传教士O. J. Dyson夫妇后开始学习钢琴。1920年,黄友葵小学毕业后考入长沙福湘女中,与杨开慧、李淑一同校,当时的国文教师为李淑一之父李肖聃。1920年至1926年间在长沙福湘女子中学参加唱诗班活动。1926年黄友葵父亲去世,黄友葵等三姐妹随母亲黄罗良[yuàn]投奔在苏州谋职的舅父罗良铸。黄友葵考入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攻读生物专业。1927年,她进入苏州东吴大学攻读生物学,同时继续进修钢琴。1930年抵达阿拉巴马女子大学修读陶瓷图案设计,同年报名参加该校业余合唱队,被身为男中音歌唱家的音乐系主任波尔切斯发现音乐天赋,波尔切斯遂动员黄友葵改学音乐专业,1931年正式转入音乐系,1933年8月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且被选为该校“柴·西格马(Tri. Sigma)荣誉学会”会员。1935年,黄友葵返回东吴大学后受校长杨永清之托创办音乐系。1936年,黄友葵经上海工部局乐队指挥梅百器推荐,参加上海雅乐社举办的海顿清唱剧《创世纪》演出,担任女高音独唱,次年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与斯义桂搭档出演以《聊斋志异》为题材创作的歌剧《柳娘》。1937年7月4日,黄友葵与英美文学研究专家陈嘉结婚,女儿陈励先1938年9月出生,儿子陈凯先1943年11月出生。[2]
1939年在昆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声乐教授。1940年在重庆国立音乐院任声乐教授兼声乐系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继续在南京大学艺术系、南京师范学院音乐系、南京艺术学院任教,并于1979年至1984年间担任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她从事声乐教学50年,培养了许多声乐人才,如张权魏启贤马秋华等。[3]

个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