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济

原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
刘永济(1887一1966),男,字弘度,宏度,号诵帚,晚年号知秋翁,室名易简斋,晚年更名微睇室、诵帚庵,湖南省新宁县人。19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1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语文系。历任长沙中学教师,沈阳东北大学教授,武昌武汉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代理教务长、代理校长,浙江大学湖南大学及武汉大学语文系教授、文学史教研组主任。湖南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武汉分会理事。《文学评论》编委。191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

个人经历

刘永济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幼年即从博综群书的祖父刘长佑(曾任清直隶、云贵总督)及其父刘思谦(曾历任广东云南等省知县)攻读中国文史。十九岁时先后考入天津高等工业学校、上海复旦公学。次年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旋因不满该校固陋措施,毅然退学。辛亥革命爆发时,赶赴海南岛,动员并协助其任琼崖道台的四兄刘滇生起义。民国成立后至1917年,旅居上海,从近代著名词家况周颐(蕙风),朱祖谋(彊[cūn])研习词学,深得况、朱二人赏识。1917年,回湖南长沙明德中学任教,曾以多年积蓄为预备出国留学的钱款,无偿资助处于困境之该校。1928年,由吴宓介绍到沈阳东北大学任国文系教授。“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东北,举家南归,改任武汉大学教授,直至逝世(抗日战争时期的1938年至1939年,曾在广西宜山浙江大学及湖南辰溪湖南大学讲学各半年)。1942年至1949年,兼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后任湖北省文联副主席、《文学评论》编委等职。对屈赋和《文心雕龙》研究颇有成就。著有《文学论》《十四朝文学要略》《文心雕龙校释》等。
刘永济的作品
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并在此前后被选为武汉市政协常委、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武汉分会理事及全国性的理论刊物《文学研究》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