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紫陶,别名滇南琼玉,云南省建水县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中国“四大名陶”之一。[4][5]
建水紫陶始于清朝道光年间,至光绪年间逐渐成熟,“彩泥刻填”和“无釉磨光”是其独特的两大工艺技术。[6]建水紫陶讲究精工细作,尤其注重装饰,它以书画镂刻、彩泥镶填为主要手段,集书画、金石、镌刻、镶嵌等装饰艺术于一身。[5]建水紫陶采近郊五彩山之红、黄、青、紫、白五色陶土,经制泥、拉坯、装饰、刻坯、填泥、精修、烧制和无釉磨光等工序制作而成,含铁量高,使成器硬度高,强度大,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建水紫陶质地细腻,光亮如镜,有“坚如铁、明如水、 润如玉、声如磬[qìng]”之称。[4]其品种繁多,大致分为陈设器、文房用器、茶具茶器、餐饮用器等。[6] 1953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跻[jī]身中国四大名陶之列。[7]2008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Ⅷ-98。[8]2016年7月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建水紫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2022年底,建水全县登记注册的紫陶生产销售企业和个体户达2536户,实现产值50亿元,辐射带动从业人员6万余人,[10][11]成为红河州乃至云南省具有较高标识度的特色文化产业和地域文化名片。[4] 命名
建水陶器所用的陶土呈紫色,故又称“紫陶”。[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