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易

北宋时期翰林学士
钱易(968-1026),字希白,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为吴越王钱[zōng]子,钱昆弟。
年十七举进士,以少年“轻俊”被黜,然自此以才藻知名。宋真宗咸平二年进士。通判蕲州,奏请废肉刑,为真宗采纳。景德中,举贤良方正科,策入等,通判信州。累[zhuó]知制[gào]、翰林学士。
才学瞻敏,为文数千百言,援笔立就。又善绘画,工行草书。有《洞微志》、《南部新书》、《青云总录》等。

人物生平

钱俶归宋,钱氏宗室、大臣,大都封官,唯钱易与兄钱昆不被录用,遂发愤读书,立志科举入仕。真宗朝(997—1022)17岁举进士,但因在殿试时,三道题不到半天答完,而被斥之为“轻俊”,不仅御试通不过,连进士资格亦被免去。而钱易却由此闻名于世,博得“才子”美名,有人称其诗才不在李白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