迦梨陀娑,印度古典梵语诗人,剧作家,被誉为“印度的莎士比亚”。他的创作时期大约在公元4-5世纪,普塔时代。1956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其代表作《沙恭达罗》是梵文古典文学代表作之一,语言优美,风格爽朗,富有浪漫主义气息。 人物经历
迦梨陀娑的生平多为传说,现存公认属于他的作品有7部:抒情短诗集《时令之环》,抒情长诗《云使》,叙事诗《鸠摩罗出世》和《罗怙[hù]世系》,剧本《摩罗维迦与火友王》《优哩婆湿》和《沙恭达罗》。他的作品主要基于印度教普拉那和哲学,无法精确确定创作日期,但推测在公元5世纪之前。学者们推测他可能生活在喜马拉雅山附近、乌贾因和卡林加地区。拉克什米·达尔·卡拉的研究认为迦梨陀娑可能出生在克什米尔,后南迁并寻求当地统治者的赞助。 迦梨陀娑的作品包括三部戏剧、两部史诗诗歌和两首短诗。他的戏剧和诗歌主要基于印度教普拉那和哲学。2005年7月,迦梨陀娑出版书籍《迦梨陀娑诗歌戏剧选》。
迦梨陀娑的生平事迹,流行有两种传说。一种说他是个婆罗门孤儿,由一个牧人收养,后与一位公主成婚。另一种说迦梨陀娑晚年访问锡兰(今斯里兰卡),续写了国王鸠摩罗陀娑悬赏征求的下半首诗,一个名妓企图冒领赏金,当夜害死了迦梨陀娑。鸠摩罗陀娑查明真相,为迦梨陀娑举行隆重的葬礼,自己也投身火中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