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冬天”是关于大规模的核战争会造成的全球性气候恶果的一种假说。[1]据推算,在核战争后的20天内,全球将笼罩在尘埃、浓烟之中,地面辐射平衡遭到破坏,处于漫长的“核黑夜”之中;在核战争后的100天内,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将降至0℃以下,植物、动物包括人类将大批死亡。[2] “核冬天”理论意味着核战争不仅使交战双方遭到同样后果,而且会给全世界带来毁灭性的大灾难,威胁别国的核武器同样也威胁着自己。这就涉及核裁军等一系列国际政治问题,对各国的核战略会有一定的影响。[1] “核冬天”的理论提出后,立即受到了美、苏等国家的重视,拟定了进一步研究的计划,在意大利举行的两届“关于核战争的国际讨论会”上,对此进行了专题讨论,并达成合作协议,交流有关核战争对人类和环境影响的信息。[1] 科学 界对“核冬天”理论也存在分歧,对“核冬天”的严重程度、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有不同的看法。在1986-1988年间,科学家们采用了更合理的参数,减少了简化和近似,计算出的温度下降量大大减少。“核冬天”变成“核秋天”。但即便如此,全世界的粮食和其他农作物仍会因温度下降而大幅度减产,造成世界范围的饥荒,预期的后果仍是很严重的。[1]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