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阿铁路

吉林白城到内蒙古阿尔山的路段
白阿铁路,南起吉林省白城市、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全长350多千米,[2]原名洮杜铁路,自白城站向西北引出,在葛根庙前过洮儿河;到怀远镇(乌兰浩特),再过归流河;经索伦,到阿尔山矿区,是开发阿尔山矿区的交通运输线。[3]该铁路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长度约为306千米,全线设车站17个、线路所1个,[4]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横向运输干线,是沟通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年输送能力379万吨。[3]
白阿铁路建于1929年5月至1937年9月,分4期4线建成,即洮怀线、怀索线、索兴线、兴温线,此后又增建了温杜线,因此,白阿线亦称白杜线。其中洮怀线南起洮安(今吉林白城),北至怀远(今内蒙古乌兰浩特),全长83千米;怀索线实际是洮索铁路计划的后期工程,南起怀远镇,北至索伦,区间长108千米;索兴线南起索伦,北至大兴安岭南坡的南兴安,全长130千米;兴温线南起南兴安站,北至温泉站(今阿尔山站),全长16.7千米;温杜线是白阿铁路的延长线,最终目标是延伸至满洲里,建成洮满线;温杜线的起点是阿尔山,终点是与阿尔山北部接壤的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南端的杜拉尔,全长约30千米。[2]

铁路简介

白阿铁路,国有铁路干线。东起吉林省白城市,西到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全长355千米。共有车站21个。白阿铁路,原名洮杜铁路,由起点洮安(今白城)、终点杜鲁尔而得名。全长354.7千米,自治区境内306.2千米。是内蒙古东部地区重要横的输干线,是沟通内蒙古与东北地区经济联系的重要通道。建于1931—1937年。线路自白城站向西北引出,在葛根庙前过洮儿河;到怀远镇,再过归流河;经过索伦过索伦阿尔山矿区。是开发阿尔山矿区的交通运输线。

历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