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鹀

鹀科鹀属动物
[]学名:Emberiza variabilis):体长16-17.5厘米。喙短,呈圆锥形,坚实而尖;切缘微向内曲。鼻孔半遮以短额须。翅颇发达,第一枚初级飞羽常退化,第2-5枚近乎等长。爪弯曲,后爪短于后趾。夏羽的整体羽毛为灰黑色,雄成鸟背羽有黑色纵斑,次级及三及飞羽有褐色羽缘。雌鸟整体羽毛为褐色,背部有[hēi]褐色的纵斑,头央线及眉斑为淡褐色。喉部至尾部为淡黄褐色带有褐色纵斑、尾羽外侧无白色。
每年5-8月育雏,以树枝上的昆虫育雏。分布于勘察加半岛萨哈林岛乌苏里斯克日本以及中国江苏、宁夏等地。

外形特征

雄性成鸟:上体从头至上背石板灰色,头和头侧的羽尖烟褐色;肩羽褐,羽缘黄褐而先端有黑褐色斑点;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纯烟灰色;尾羽黑褐,中央一对的边缘栗色,最外一对尾羽内[xiá]淡灰,羽尖近白色;翼覆羽和三级飞羽深褐色,覆羽羽缘石板灰色,先端红褐,内侧次级飞羽羽缘和先端均红褐;飞羽石板灰色,外缘棕色;下体烟灰色,腹部中央灰白色;尾下覆羽暗灰,具白色边缘;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烟灰色。
灰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