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皎然(730年~799年),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吴兴)人,为大历、贞元间江南诗坛代表人物,以南禅宗风气入诗。[1][2][3] 僧皎然出家为僧,法号皎然。久居吴兴杼山妙喜寺。他是唐代文名最高的僧人,和韦应物以及较晚的刘禹锡、李端等均有交往。他的诗主要以山水、宗教为题材,诗风娴雅。还有一些描写边塞和男女恋情的作品。他的论诗专著《诗式》在古典诗论中具有显著的特点和一定的影响。有《杼山集》十卷行世。又有诗学著作《诗议》《诗评》等。此外,皎然喜欢喝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茶道”一词。[4][5][1][2][3] 人物生平
皎然访名山,遍寻大德,常入法席,四处参学。他不但精研佛典,且对子史经书等,都颇为精通。所到之处,都极受尊崇。京师之诸王公、大臣对他礼遇有加,诸郡之达官贵人对他非常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