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宝鸡市南郊川陕公路19.5公里处的清姜河岸。因置关于大散岭而得名(一说因散谷水而得名)。散关设于西汉(一说散关之名最晚当始于秦代),废弃于明末。 概述
大散关是关中通往西南唯一要塞。自古以来由巴蜀、汉中出入关中之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争夺散关 之战有70多次。大散关因重要的战略地位,自古以来是关中四大门户(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大散关、北有萧关)之一。不仅如此,因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从古到今,又是文人墨客、达官贵人及普通老百姓游览之地。 据传“老子西游遇关令尹喜于散关”,授《道德经》一卷。曹操过大散关留下了《晨上大散关》的诗。唐代王勃、王维、岑参、杜甫、李商隐等,特别是宋代陆游关于大散关的诗最多,影响亦最大:“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鬃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