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銮鼻

位于中国台湾屏东县的风景区
鹅銮鼻,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半岛,占地59公顷,于1982年开辟的以珊瑚礁、石灰岩地形为主的风景区,日据时期就被选为台湾八景之一。[1][2]
鹅銮鼻公园,于1982年将灯塔前大片的珊瑚礁辟建为公园,并于1993年开辟第二公园。[2]鹅銮灯塔为鹅銮鼻公园的标志,鹅銮鼻灯塔塔身全白,呈圆柱形,分四层。塔基筑有炮台、护城壕沟等,鹅銮鼻洋流强劲,礁石错杂,为海上安全计,于光绪八年(1882年)建造此灯塔。初时常遭少数民族侵扰,故建有炮台等,是少有的武装灯塔。[1][2]鹅銮鼻半岛,就是海里隆起的珊瑚礁台地,不仅海中处处罗列着珊瑚礁,地面也是礁石林立。鹅銮鼻沙滩上,礁石陡峭,怪石嶙峋,形成了鹅銮鼻海滨独特的景观。因此,游区还有“礁林公园”之称。[1]
鹅銮鼻第一遗址是一个规模较大的考古遗址,出土的遗物数量也远超预期。为了保护这些珍贵的遗物,决定拨款300万元新台币,协助台湾清华大学的团队进行保存工作。[3]

命名

鹅銮鼻位于台湾的最南端,是屏东县恒春半岛的一一个[jiǎ]角。“鹅銮”一词为排湾族语言,有“帆船”之意。[1]因这里北接恒春丘陵,衔山环海,突出如鼻,故得名"鹅銮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