宕渠

战国时期的地名
宕渠是古代地名,西汉置。其地包括今南充巴中达州广安渠江流域地区。宕渠治所在今四川达州渠县东北三汇镇巴河州河汇流为渠江处)。南朝宋废。东汉末以后,屡为宕渠郡治所。[1]

名称起源

“石过水为宕,水所蓄为渠”。这是《辞源》的解释。索引似地理解宕渠二字,与该词产生的历史背景大相径庭。“宕渠,山名,因以县名”。这是《后汉书·吴汉传》的说法。又一说,因有宕水和渠河而谓之宕渠。宕水即源于陕西镇巴县西北大巴山西南,流入四川通江县西南,系巴水东源,曰东河或宕水。再汇入南江水后,称巴江,今称巴河,为渠河主流。汉代,渠河称潜水,与宕渠的“渠”字无关(《史记·夏本纪第二》)。

历史沿革

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惠文王推行分封与郡县制。在古[cóng]国都城置宕渠县(治今城坝),隶巴郡。当时,宕渠县辖今达州市巴中市(不含今恩阳镇)二市和广安市广安区、华蓥市邻水县武胜岳池二县南境、南充市营山、蓬安二县与广元市苍溪县东北部、旺苍县东南部、陕西省南郑县碑坝镇重庆市垫江(含今合川、铜粱、大足、潼南部分境地)、城口二县,面积5万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