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衷中参西录处方学》是2003年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张锡纯、吴文清。“民国名医著作精华”系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选题丛书。作为实际派大师,他重视临床实践,提倡在明药性的基础上中西医并用,在坚持发展中医的前提下取西医之长,补中医之短,体现了他治学重创新,强调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1][2]
内容简介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他在医学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要成果,对后世的医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是中医理论的基础经典之一。他强调在理解药物性质时,深受《黄帝内经》的影响,他认为《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对于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药物学方面,他推崇《神农本草经》,认为该书对于药物的性能、功效 有着精辟的论述。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收录了173个方剂,这些方剂涵盖了内、外、妇、儿、五官等各个科别,每个方剂都详细说明了主治病症、药物组成、配伍原则、加减变化以及服用方法,体现了他对方剂学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张锡纯不仅精通中医,还积极学习西医知识,他试图将两者的优势结合起来,以期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他在方剂的分析中,有时会引入西医的理论,如解剖学、生理学等,来解释中医方剂的作用机理,这种尝试在当时是非常创新的。[2]
作者简介
张锡纯,字寿甫,直隶(今河北)盐山人。清咸丰十年二月八日(1860年2月29日)生;民国二十二年八月八日(1933年9月27日)卒于天津。中医学家。张锡纯先世原籍山东诸城,明初迁居直隶盐山边务里。家道小康,自曾祖始累代业儒,祖■(字友三)、父彤元(字丹亭)均为庠生,以训蒙终其生。其家训教子孙,主张以儒学兼习医而益世润身。锡纯天资颖悟,遵家训,诵读之暇,游艺方书,后两赴秋闱不第,竟以医名于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