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University of China)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于1912年仿日本早稻田大学在北京创办,国民政府拨款84500两白银为开办费,孙中山先生自任校董。[3]学校位于北京(1928-1949称北平),1913年4月13日正式开学,1949年停办,历时36年。截止至1936年6月,学校已有文(国学系、哲学教育系)、理(化学系、生物系)、法(法律系、政治经济系)三科。[4][5]期间,有李大钊、鲁迅、李达、黄松龄等1100 名知名学者在中国大学任教,培养了两万余名莘莘学子。蒋介石、冯玉祥、张学良、阎锡山曾担任该校的名誉总董事,孔祥熙、孙科曾担任董事长,宋教仁、黄兴、何其巩曾为校长。[1] 中国大学是近代一所立学长久、人才辈出、影响深远的私立大学。[6]自中国大学毕业的名人有李兆麟、白乙化、齐燕铭、段君毅、董毓[yù]华、黄诚、任仲夷、杨易晨、张友渔、张致祥、浦洁修、徐才、李大伟等。中国大学是北京学生革命运动的中心,在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抗日战争中都有突出表现。[1][2] 历史沿革
筹备建校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不堪,列强虎视眈[dān]眈。孙中山以一个革命家的眼光认识到“教育为立国之本,振兴之道,不可稍缓”,力倡发展教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