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雄(?-117年),字文强,陕西眉县人,东汉大臣,齐襄王田法章后代。[1][2][3] 法雄起初以郡 功曹身份出仕,后任南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县令。法雄善于处理政务,南阳太守鲍得上书朝廷,奏明法雄的政绩,法雄于是调任宛陵(今安徽宣城)县令。永初三年(109年),海贼张伯路与平原刘文河等三百余人自称为“使者”,攻打厌次城,杀害县长及官吏。朝廷派遣御史中丞王宗率领数万人士兵,又征法雄为青州(今山东临淄)刺史,二人合力讨伐张伯路。王宗、法雄二人大破贼兵,贼军被斩首溺死者达数百人之多,余贼溃散。在青州任 刺史四年后,法雄升迁为南郡(治今湖北江陵东南)太守。他精于断案,治安靖平,户口益增。公元117年,法雄去世。[1][2][3] 人物生平[2]
法雄是齐襄王田法章的后裔。秦国灭齐国之时,田氏子孙均不敢自称田姓,因此改为法姓。汉宣帝时(前113一前49),法氏子孙迁徙至三辅地区,世代均担任品秩二千石的官员。 法雄起初以郡功曹身份出仕,受太傅张禹府所辟,再以高第官除南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西)县令。法雄善于处理政务,擅长查察奸人坏事,因此在任期间,盗贼甚少为患,县内吏民都对法雄既敬又畏。南阳太守鲍得向朝廷汇报法雄的表现,法雄于是调任宛陵(今安徽宣城)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