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师胆巴碑

赵孟頫的碑书墨迹
《胆巴碑》,又名《龙兴寺碑》,元赵孟頫撰并书于延[]三年(一三一六),纸本,纵三十三点六厘米,横一百六十六厘米。楷书,一百二十五行,共九百二十三字,现藏故宫博物院。《胆巴碑》是赵孟頫奉元仁宗敕命撰写的,时年六十三岁,为赵氏晚年楷书的代表作。《胆巴碑》笔法秀媚,苍劲浑厚,独具风格,于规整端严处见潇洒,点画顾盼有致,用笔沉着峻拔,充分体现了赵氏书法的风韵和神采。虽取法李邕《麓山寺碑》,但又较之舒展放松,去其险佻之势,化为端庄肃穆、雍容道美之姿。[2]

作品简介

《帝师胆巴碑》全名为《大元敕赐龙兴寺大觉普慈广照无上帝师之碑》,赵孟頫敕书于元延佑三年(1316年),纵33.6厘米×横166厘米,纸本,有乌丝栏。该帖通篇一气呵成,点画精纯,无一笔有懈怠之气。通篇基本为楷法,偶间行书写法,且上下血脉相连,自然流便,全是“二王”正脉。该帖因实用需要打有乌丝栏,但并不显字字独立,仍可看出血气相连。其字形开张舒展,点画精到沉着、神完气足、萧散率真。从整篇来看,基本还是承继了“二王”正统的笔法,而在用笔上明显又多了沉着痛快之意。其结体多取法李北海书庄重沉实之意态,醇和典雅,是一种纯粹的自由状态。
《帝师胆巴碑》卷局部
其开篇部分基本是纯正的大楷,到篇末,则间杂少量行草,这一方面显示了整个创作从规矩到自由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起到了调节楷书易流于板结平淡的弊端。清人杨岘在评此帖时说:“用笔犹饶风致而神力老健,如挽强者矫矫然,令人见之气增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