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

1979年花城出版社主办的期刊
《花城》是一本创办于1979年4月的大型纯文学期刊,得名于秦牧的散文名篇,[1][2]杂志主编为张懿,主办单位为广东花城出版社有限公司。[3][1][a]
《花城》在最早以丛刊名义刊发的七期中,便确立博采广收、新鲜活泼的宗旨,办出了独特的风格,奠定了《花城》的发展基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花城》开始向艺术探索的方向转变,其成为新锐期刊的代表,扶持包括林白、陈染、北村、毕飞宇等一大批年轻作者走向文坛。[1]进入21世纪,《花城》持续探索着文学的边界。2003年,王祥夫创作的发表于《花城》2022年第4期的小说《上边》获得第三届鲁迅文学奖。[4]2013年,王蒙70万字的著作《这边风景》在《花城》首次发表。[4]2017年,《花城》设立“花城关注”专栏,将“花城出发”栏目的年轻态与“实验文本”栏目的创新性融为一体。2023年,《花城》与花城文学院推出“花城文学课”,每月邀请名家学者举办讲座。次年8月,“万象向南——《花城》45周年暨第八届花城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文化馆剧场举行,共评选出17位获奖作者。[1]
《花城》的内容基本以中长篇小说为主,兼顾所有文学种类,包括诗歌、散文、评论等。[5]其宗旨是支持具有真正人文精神、独立建树的写作,支持创新;重实验性但反对刻意的另类,重可读性但反对流俗和平庸。[2]首发过许多在文学史上留下重要地位的作品,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王小波《革命时期的爱情》《白银时代》、顾城《英儿》、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春天,十个海子》等。[6]它被誉为全国纯文学期刊“四大名旦”之一,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获评“中国最美期刊”、广东省品牌期刊奖等荣誉。[7][2][1][4]

命名

《花城》杂志的名字是从“怒放”“黄花”等一众提议中挑选出来的,取自作家秦牧的同名散文集,又是广州别称,有地域特色。[1][8]